提到海港,腦海里首先響起的是《軍港之夜》的老歌旋律。在舟山的海邊,你會深刻體驗那海風海浪的感覺,遠眺東海,海天一色的景色。今天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下舟山的十個沙灘。 1.普陀山百步沙灘,難得的天然沙灘 普陀山沙灘基本都是天然的。最出名的沙灘只有兩個,一個是百步沙,這也是舟山地區最早被開發的沙灘;另外一個就是千步沙,它和百步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在普陀山,除了這兩個沙灘之外,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小沙灘,比如說碧海沙灘等等。 ![]() 普陀山沙灘 2.普陀山千步沙 ![]() 千步沙 3.朱家尖南沙沙灘 ![]() 南沙沙雕 4.朱家尖東沙 ![]() 東沙 5.朱家尖里沙 ![]() 里沙 6.桃花島塔灣金沙 ![]() 桃花島塔灣金沙 7.岱山鹿欄晴沙 ![]() 岱山鹿欄晴沙 8.嵊泗島沙灘 ![]() 嵊泗島沙灘 課外補充閱讀:舟山 舟山又叫周山,桃源名山之一,明何喬遠的《閩書》就說,“周山,綿亙三十里,有仙人服煉于此”。何喬遠這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一句話,更增添了舟山的神秘之氣。 舟山最引人入勝的,莫過于山顛的那些奇石。散布在疏林里的這些奇石或立或臥,造型怪異,高低大小無一相同。人們常喜歡用象龜肖猴之類來形容巖石,但舟山這些怪石什么也不像,似乎也不是石頭,初見的人往往以為是現代抽象派藝術家大膽夸張的雕塑,怎么也想不到這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些石頭大而高,石面或平或曲,有的倚在樹下,小巧玲瓏如珠珠;石頭表面,細膩的地方像水洗石磨過,粗糙之處卻甚于海邊的礁石。最奇的是,好些石頭還鑲嵌著一些材質截然不同的另類石頭,好好的平面,突然冒出半個裂開的石球,也有跟人的拳頭差不多的,突兀的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是上蒼造石頭時放錯了材料,抑或是混合時忘了攪拌? 山中看廟的老人說,奇石是“佛化石”,會顯靈的;還有民間傳說,古時仙人在此煉丹,羽化飛升時留下這些,是未成型的丹。這恐怕都是些美麗的附會或臆測,聽聽可以,不必當真。也許,是億萬年前某次非常規的地殼運動造就了這些怪石?是地底涌出的熔巖中掉進幾塊冷石?真實的成因當然應該等地質專家來解答——不過留著這個謎更好,更吸引人么。 奇石陣南側山崖下有個舟山洞,也值得一看。說是洞,其實是巨石間的縫隙。石壁摩天,下方的洞口卻很小,高約一米,寬僅半米,一人側身或可進入,洞內稍廣,深、高大概都有十幾米吧,可惜洞中陰暗潮濕,讓人不敢擅入。這巨石倒是普通巖石,沒有奇異之處——奇石僅山顛有,別的地方找不到。 舟山的人文景觀也挺吸引人的。山上是惠仙巖,供奉“吳公祖師”,年代久遠,香火極盛,現在內外修葺一新,香客絡繹不絕。西側山麓有岱山“石竹廟”,是宋封武德英侯的章府元帥本廟。東南方有“福源洞”、“會源洞”及“東平洞”等,這“洞”是當地才有的特稱,用以指當境神廟,用法與眾不同,——也許是源于“洞”的“幽壑”古義? 舟山還出產茶葉,“舟山水仙”原是名茶,上世紀七十年代產量頗大,后漸衰落,近年有茶農重新打出這牌子,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舟山水仙”又能香飄四海了。 不過事實上舟山的漁農村的海島先民自宋以來很多都是由大陸遷居而來。主要是寧波如鎮海、慈溪一帶,也有附近城市臺州、溫州、紹興、杭州,還有來自其他省份的,如福建和河南等。因為寧波和舟山一衣帶水,隔海相望的關系,往來相對便利,因此以寧波人居多。歷史上,定??h也曾經劃歸寧波府管轄。 遷徙到海島舟山的人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可能是生活所迫。很多人為了生計與生存不得不遠離故土,背井離鄉。 雖然這里的場景其實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有很大的淵源,我想他的文章已經用最簡潔最淳樸的感情來描寫了這里人民的生活狀態。不知道你是否喜歡,如果喜歡,可以收藏起來,下次找個時間好好體驗感受。以下引用桃花源記,供再度閱讀感受。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font> |